企业精益管理咨询——提供企业精益战略管理咨询落地解决方案服务,企业值得信赖的精益咨询顾问!
当前位置: 首页 > 精益知识 > 精益品质 >
现场质量管理“三确认”,这个方法你用得到 发布时间:2021-12-10         浏览:

 

 

 
 

“三确认”的内容

 
 
01
 

确认上道工序零部件的加工质量

 
 

其含义是本工序的操作者必须用图纸、标准等对上道工序流转下来的材料和部品进行质量确认。如果上道工序质量不合格,应作好记录,并把不合格品返回上道工序。只有完全合格,才可进行本道工序的操作,否则,前者的问题造成的质量事故,完全由本道工序操作者负责。

02

 

确认本工序加工的技术工艺要求和加工质量

 
 

操作者必须在加工前确认本工序的加工内容、相关技术要求、加工设备、工装及有关加工条件参数,操作时必须严格按照图纸、工艺要求操作,严格遵守工艺规程和工艺纪律,确认自己的操作过程是否符合技术要求,发现问题要及时提出,经品质保证人员处理后再进行操作,不允许抛开图纸只凭经验进行操作,对自己的操作过程要进行质量确认。

03

 

确认交付到下道工序的完成品质量

 
 

零部件完成后要确认,质量合格后才能转到下道工序。用同一把量具进行测量,用不同的眼光审视。如果发现质量问题,应立即改正,不得将不合格品转入下道工序,对不合格品要进行分析,找出原因,拟定对策,预防类似问题的再发生。

 

这种质量确认法,与传统质量管理的“互检”法比较相似,不同的关键点在于,传统的“互检”只是挑出别人的毛病,与己并无关系。而这种确认法则讲求确认者的责任,要求本工序的操作人员必须同时承担起上道工序的责任,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使质量责任制真正落实到每个操作者肩上,通过相应的考核,真正实现责任与利益的统一。转入加工的确认点是连带责任的开始,也是对自我确认的肯定。就其实质来讲,它是国有企业自检、互检经验的再发展,是员工主人翁精神的再体现,是工艺纪律松懈教训的再纠正。这三条看似简单,真正做起来并形成良好的质量意识和习惯,却需要一个很长的培育和实践过程。

 

 
 

“三确认”现场质量管理法律保障机制

 
 
01
 

组织结构及职能

 
 

为充分调动生产人员的责任心和主动性,组织机构中没有设置质量检查部门和专职检查人员,而是设立品质保证部门,从而使生产员工从根本上消除了依赖思想,真正在员工思想中树立起“我就是质量的主体”“我对质量负全责”的认识。同时,由于每位员工都要身兼生产员工和检查员二职,因此,也有效地调动了员工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而品质保证人员的职能,从单纯的事后检查向监管、总结、指导的职能转化,并延伸到品质开发。对于不良品的出现,他们同一线工人和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会诊、分析,从各个环节和要素中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从规律、理论和实践上进行指导,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从根本上杜绝了问题的再发生,并有效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素质和质量意识以及品质保证人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指导的能力。

 

涉及到生产过程中质量管理的各部门的职能是:

 

  • 品质保证部:是对全过程进行质量保证、确认的权威部门。从原材料、零部件人厂,生产加工过程中各工序点,到产成品的全过程,对质量进行监督、控制、分析、指导、改进。

     

  • 资财动力部:负责确保加工设备完好、计量用具准确。

     

  • 生产技术部:负责生产过程的工艺规程、工艺纪律、加工工艺、技术要求等的技术支持。

 

02

 

建立健全完善的工艺标准和管理制度

 
 

要进行“三确认”现场质量管理法,其前提是要抓好各项基础工作,其中最直接、最重要的是完善工艺标准和管理制度。只有生产现场的各个环节都制定了完善(不仅要规定干什么,而且要规定怎样干和干到什么程度)的标准、制度,才能保证质量“三确认”的有的放矢和有效执行。

 

制定标准的一个很好的方法是由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草拟标准,并邀请执行人员共同参与制定,同时将该标准在实践中予以考验,检验各方面提供信息的准确性与适用性。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提高执行人员对标准的正确理解,有效调动执行标准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为达到标准而努力,同时,也可通过执行人员的参与,吸取好的实践经验,防止标准的规定脱离实际,难于执行,从而增加标准的可行性。

 

质量责任制明确地规定了现场人员在质量管理工作中的具体任务、责任和权利,把同质量有关的各项工作与员工的积极性结合起来,使现场质量保证体系得以充分地发挥作用。

 

 

 

 

 

 

 

 

 

 

01
 

一般质量特性采用产品交接单方式进行确认

 
 

产品交接单是员工在上下工序间对零部件进行质量确认时,所使用的一种转序交接手续。是制造部内同一课(课:部门级别名称)的不同工序间或不同课的不同工序间的交接,是由作业者填写,经下一道工序的班长确认的一种横向信息流通,再由其课长汇总后交接给品质保证部,用于正常的信息反馈,是对产品一般质量特性的控制和管理方法。产品交接单的采用,不仅从管理制度上保证了质量“三确认”的顺利实施,而且从记录方面保证了质量责任制得到落实,体现了全体员工参与的对产品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

02

 

重要质量特性采用质量确认表的方式进行确认

 
 

和产品交接单相比,产品质量确认表侧重于对某一重要部件或产品的关键质量特性的控制。重要部品或产品在制造部某课的某个工序内进行加工时,作业者填写相关数据,经班长和课长确认后,转至品质保证部,由品质保证课对数据进行确认,使用统计技术对各种质量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产品质量确认表源于生产实践,不拘于形式,随生产的发展变化不断改进完善,有利于对产品的全方位监控,对加工质量给予有力保障。

 

相对于产品交接单按产品流程进行的横向信息流,产品质量确认表是在本工序内进行的一种纵向信息流。不仅在加工过程中贯彻了质量“三确认”要求,而且由班长和课长在不同程度上对员工的加工质量再度进行确认,体现出信息的深度,使质量“三确认”的形式和内容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同时,采用产品质量确认表的方式,由员工进行自检自测,可以使生产员工迅速获得工作结果信息而调整自身行为。例如:在数控钻床工序,操作者自己根据测量加工结果画“控制图”,随时调节工艺参数,从而有效控制和提高了工序产品的质量。

 

以上由产品交接单和产品质量确认表形成的横向和纵向的质量信息流,构成了系统质量信息流的平面层次,以此来保证产品质量处于受控状态。

 

 

04

 

工艺技术要求是合格操作者的前提

 
 

产品的工艺技术要求是一个操作者加工合格产品的前提条件,对产品的技术工艺要求进行确认,一方面,可以防止操作者对相类似机型产品的工艺技术要求误用,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操作者站在现场技术人员的角度,审视产品的工艺技术要求是否完善,现场加工条件能否满足要求等,从而提出完善工艺技术,或对现场作业条件加以改善建议。

 

可以说,没有员工对产品工艺技术要求的深刻理解,和质量“三确认”在生产过程中打下完整记录的良好基础,就不会有上述问题的成功解决。同时,对工艺技术的确认使生产一线的员工能够站在技术人员的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增加了成就感和自豪感,有效地提高了员工素质和工作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