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精益管理咨询——提供企业精益战略管理咨询落地解决方案服务,企业值得信赖的精益咨询顾问!
当前位置: 首页 > 精益知识 > 精益品质 >
质量管理演变三大模式 发布时间:2015-11-19         浏览:
质量管理从诞生之起,经过三次演变。

1)质量管制

1940年,美国的休哈特(Shewhart)研发出第一套管制图,引发了质量管理学者致力开发统计方法在质量管理上的应用,开启了“统计质量管制”的时代,强调必须将产品检验的结果回馈到制造改善,才能预先防止不良产品的发生,也使得作业员对质量的观念随之改变为“质量是制造出来的”。质量管理工作也随之发展成为以回馈改善、过程监测为主的质量管理制度。
 

2)质量管理

质量管制时期只注意工厂产品的质量,却忽视了产品的设计、包装、运输等因素,因此是以改善为主,不能在事前做好预防工作。1961年费根堡姆(Feigenbaum)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观念,产品质量不只是质量管理单位的责任,更是企业全体员工的工作,需要全员参与,质量不再只是存在于产品面上,已扩展到工作体系面及提供服务的层面上。这也是现阶段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制度。
 

3)质量创新

经过全面质量管理的洗礼,质量自然成为习惯出来了。员工在质量上拥有一致的价值观,可以反映在公司的质量文化上,质量文化的塑造,也从训练到态度的转变,再到行为的改变,质量管理也就进入一个“全面质量保证”时期。但这些仍仅限于被动地去满足顾客的要求,并没有主动地去发觉顾客的潜在需求,无法赋予顾客意外的惊喜,以提升产品以及企业的魅力指数,树立企业更加人性化的品牌。在此提出了质量创新之概念,以提前发觉顾客潜在之需求,提前作好质量规划。质量工作不能仅停留在某个阶段,而应在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新观念中求变(即改善、创新),要有先见之明,不能沉缅过去,墨守成规不求突破。至此完成了质量管理演变三大模式的转变:由被动式的改善质量,转为主动式的预防质量,再到预测性地规划质量。